6月10日上午消息,融360因在广告中违规对理财产品进行明示和暗示保本获利、零风险等被罚款70万,这不是网贷广告第一次出现问题了,早在今年三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超高息贷款)、暴力催收等不法行径,融360就被点名,如今因为违规广告再次受罚,网友直呼解气!小心这些网贷广告,遍地是坑!
1.过度要求身份信息:“0抵押0担保”,网贷真的不需要担保吗?当你从网贷的官网留下手机号码,根据收到的验证码和指定链接下载网贷APP后,你就一步一步的踏入了陷阱。你想要借款,就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认证。网贷APP会向你索要许多个人敏感信息,包括手机通讯录的授权、身份证信息、授权查询个人征信等等。你的个人敏感信息其实就已经是对网贷公司“最好”的抵押。
2.隐藏的高利息:“日息低至0.047%”、“月息仅要1.4%”,看到这些广告语,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借款的利率还可以接受?实际上,换算成年息,它们也达到了17.155%和16.8%,而且这仅仅你在平台中借款最低利率的情况,用低息的噱头把你吸引进来,结果你真正要借款的时候,利息还是那么高。
3.破坏征信:“纯信用下款,三分钟审核,闪电借款”,一些小额网贷平台往往打着“0要求”的噱头,你看过它的广告语之后,觉得自己肯定符合它的借款要求,就去申请借款。有时候明明是不可能给你放款的,但是它会在获取查看你个人征信报告的授权后,去查看一番,留下一个查看记录,再说你不符合授信标准,不给予你借款。
于是用户的个人征信记录里就留下了“硬查询”的记录,“硬查询”记录过多也会影响你的个人征信,其它正规贷款平台会在查询过你的个人征信报告后得出你综合评分不足的结论。网贷平台过度在意客户的征信评价,一边严格要求客户诚实守信,一边又肆意在客户的征信里留下“黑脚印”,查花客户的征信。
网贷平台用各种天花乱坠的广告词,诱人进坑,小编劝大家,在遇到“馅饼”时先想一想,对方靠什么赚钱呢?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一定要小心警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到 144879901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风险提示:本站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opc.top/464.html